一週天氣
01.26
今日
|
01.27
週三
|
01.28
週四
|
01.29
週五
|
01.30
週六
|
01.31
週日
|
02.01
週一
|
|
---|---|---|---|---|---|---|---|
溫度 |
14 ° / 22 °
|
15 ° / 20 °
|
14 ° / 20 °
|
11 ° / 14 °
|
10 ° / 16 °
|
11 ° / 19 °
|
12 ° / 21 °
|
體感 溫度 |
14 ° / 24 ° | 15 ° / 21 ° | 14 ° / 21 ° | 10 ° / 14 ° | 9 ° / 16 ° | 10 ° / 20 ° | 12 ° / 22 ° |
降雨 機率 |
10 % | 30 % | 100 % | - | - | - | - |
相對 濕度 |
86 % | 98 % | 96 % | 95 % | 93 % | 94 % | 91 % |
風向 風速 |
2
偏西風
|
2
西北風
|
2
偏西風
|
2
偏北風
|
-
西北風
|
-
偏西風
|
-
偏西風
|
紫外線 指數 |
6
高量級
|
4
中量級
|
4
中量級
|
3
中量級
|
4
中量級
|
5
中量級
|
6
高量級
|
日出 日落 |
|
|
|
|
|
|
|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預報地點:花蓮縣瑞穗鄉 |更新時間:2021/01/26 04:48
步道資訊
步道分級
難度等級 | |||||
---|---|---|---|---|---|
適合對象 | 一般大眾 | 體力稍佳者 | 初級登山者,體力佳且有初步地圖判讀能力者 | 有管制需事先申請入園許可,體力佳並具地圖判讀及野外求生能力者 | 有管制需事先申請入園許可,已受訓登山者 |
海拔高度 | 海拔約 1,000 公尺上下 | 海拔約 1,000 ~2,000 公尺間 | 海拔約 2,000 ~3,000 公尺間 | 海拔約 3,000 公尺以上 | 海拔約 3,000 公尺以上 |
所需時間 | 約半天至1天 | 1 天以內 | 1 天或以上,須有過夜準備 | 1-3 天 | 3 天以上 |
所需裝備 | 輕裝(帶水或少許糧食) | 輕裝(帶水與適量糧食即可) | 需過夜即應有齊全之裝備(包括飲水、食物、地圖、禦寒衣物、急救藥品等) | 登山裝備需俱全(包括糧食、飲水、煮食設備、地圖、禦寒衣物、照明設備、睡袋、帳棚等) | 登山裝備需俱全(包括糧食、飲水、煮食設備、地圖、禦寒衣物、照明設備、睡袋、帳棚等) |
詳細說明 | 為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較平緩,且設施完善,路面平整易行,約半天至一天內即可完成。 | 為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稍陡,或有少數困難路段,但設施完善,路面平整,約一天內可完成。 | 部分路段需經過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坡度較陡,但基本設施完善。路程為一天或一至三天。 | 部分路段需經過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坡度較陡,但基本設施完善。路程為一天或一至三天。 | 步道多位於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位於高海拔(約3,000 公尺以上)山區,步道路況不佳,也較原始,有許多困難及危險路段,坡度陡,氣候變化大。路程需約三天以上,需有專業領隊帶領。聯外交通不便。 |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一般大眾
海拔高度
海拔約 1,000 公尺上下
所需時間
約半天至1天
所需裝備
輕裝(帶水或少許糧食)
詳細說明
為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較平緩,且設施完善,路面平整易行,約半天至一天內即可完成。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體力稍佳者
海拔高度
海拔約 1,000 ~2,000 公尺間
所需時間
1 天以內
所需裝備
輕裝(帶水與適量糧食即可)
詳細說明
為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稍陡,或有少數困難路段,但設施完善,路面平整,約一天內可完成。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初級登山者,體力佳且有初步地圖判讀能力者
海拔高度
海拔約 2,000 ~3,000 公尺間
所需時間
1 天或以上,須有過夜準備
所需裝備
需過夜即應有齊全之裝備(包括飲水、食物、地圖、禦寒衣物、急救藥品等)
詳細說明
部分路段需經過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坡度較陡,但基本設施完善。路程為一天或一至三天。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有管制需事先申請入園許可,體力佳並具地圖判讀及野外求生能力者
海拔高度
海拔約 3,000 公尺以上
所需時間
1-3 天
所需裝備
登山裝備需俱全(包括糧食、飲水、煮食設備、地圖、禦寒衣物、照明設備、睡袋、帳棚等)
詳細說明
部分路段需經過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坡度較陡,但基本設施完善。路程為一天或一至三天。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有管制需事先申請入園許可,已受訓登山者
海拔高度
海拔約 3,000 公尺以上
所需時間
3 天以上
所需裝備
登山裝備需俱全(包括糧食、飲水、煮食設備、地圖、禦寒衣物、照明設備、睡袋、帳棚等)
詳細說明
步道多位於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位於高海拔(約3,000 公尺以上)山區,步道路況不佳,也較原始,有許多困難及危險路段,坡度陡,氣候變化大。路程需約三天以上,需有專業領隊帶領。聯外交通不便。
所屬山系
中央山脈中段丹大山
車輛可到達入口
O:小客車、乙類中巴、甲類大巴
海拔高度
110 ~ 380 公尺
管轄單位
花蓮林區管理處
步道全長
1.98 公里
山屋營地
無
步道型態
環狀
入山申請
否
路面狀況
階梯、泥石路
途經自然保護區 / 保留區
否
建議時間
半天
地質敏感區範圍
否
詳細路線
旅遊指南
特色景觀

繁花相伴 竹林雅緻
照片提供|葉品妤
步道入口的周圍種阿勃勒,夏天時有一片黃澄澄的花海,春夏時階梯上佈滿白色油桐花:通過階梯到平台上,此平台為日治時代的神社所在地。步道前半段穿梭在青翠的桂竹林中,4、5月桂竹冒新筍,竹林下、步道邊競相冒出頭來。

楓香展風情 登高眺美景
照片提供|葉品妤
楓香林中高聳的大樹林立,春夏綠葉茂盛、秋季變黃落葉,四季皆有不同的風情。林下潮濕的腐木及地表,冒出各式蕈類。步道持續緩上,經過樟樹林、闊葉雜木林、私人箭竹林,可以從樹葉枝椏的間隙望見山腳下的瑞穗市區。第二休息區可以眺望秀姑巒溪、海岸山脈草及古安山迤邐而下舞鶴台地的山稜曲線。

步道入口鳥居架
照片提供|花蓮林管處
虎頭山步道位於打馬燕山東南麓。打馬燕山屬中央山脈中段脊嶺其中之丹大山支脈稜端,海拔1107公尺。山頂處為一私人茶園,園中一石類似伏虎,故地方上習將打馬燕山亦稱「虎頭山」。山稜呈南北走向,東向隔花東縱谷直迫海岸山脈,西面坡臨紅葉溪,東南接海拔654公尺的江布南山。江布南山原稱紅葉山,峰如小丘,山下多溫泉區。
順遊景點

瑞穗溫泉
發源於紅葉溪上游,和紅葉溫泉及安通溫泉號稱花東縱谷的三大知名溫泉區。在1919年日本人即開發為警察招待所,並建有公共浴場。泉質屬於碳酸泉,含豐富的鐵、鋇等礦物質,水質呈現鏽黃 或鏽紅色。

花蓮觀光糖廠
建於1913年,早期稱為「大和工廠」,見證台灣糖業發展的歷史。隨著東部觀光旅遊的興盛,朝向休閒產業的發展,園區內規劃住宿、餐廳、冰品、咖啡屋、花卉展售、製糖工場參觀、製糖DIY、農場生活體驗等服務及活動。
查看更多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日治時期開發林田山事業區的鐵杉及雲杉為造紙材料,並以此為基地開始伐木,伐木高峰期曾多達2千餘人。園區整修鐵道、展示館、中山堂、遊客服務中心、 場長宿舍、木雕館等,成為東部地區林業文化保存最完善的地方。

舞鶴台地
由紅葉溪形成的沖積扇因中央山脈抬升而隆起成為台地地形,早年以天鶴茶打響茶產業知名度。矗立於台地上的掃叭石柱,為卑南文化地界石,已有3千年歷史。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位於花蓮縣光復鄉,位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1,250公頃的園區,相當於48座大安森林公園,可說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吸碳造氧機。整體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的規劃以結合周邊農業、城鄉文化、社區營造及環境教育等產業與資源,打造符合生態、節能、減碳、健康導向的規劃與設計,企圖形成多元知性旅遊場域,且與縱谷內遊憩景點連線,提供優質遊憩服務,同時希冀可為平地森林、在地生態景觀、地方居民生活、國人身心健康與環境產業的永續再創新機。
查看更多

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瑞穗生態教育館
本館共有二樓,展示規劃設計結合歷年研究調查結果與保育成效加以呈現。一樓的展示間設置有「綠木隧道區」、「森林教室」、「與自然共存」等單元,二樓的壁面則有放大的森林意向圖崁入,視聽室則為來訪的參觀者播放多媒體影片,介紹整個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現況。
全館藉由各式解說媒材與展示設計,使遊客可以一窺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豐富動植物資源。同時利用本館戶外空地,設置蜜源植物解說區,除了可綠美化環境外,也創造一個活潑有生氣的昆蟲樂園,藉以推廣生態造園的理念。
此外,本館也積極辦理戶外動態活動,逐步將各類型保育教育方案延伸至周邊社區及步道,以結合在地社區並建立良好的伙伴關係。
查看更多
悠遊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