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天氣
01.26
今日
|
01.27
週三
|
01.28
週四
|
01.29
週五
|
01.30
週六
|
01.31
週日
|
02.01
週一
|
|
---|---|---|---|---|---|---|---|
溫度 |
12 ° / 22 °
|
12 ° / 22 °
|
12 ° / 20 °
|
11 ° / 18 °
|
10 ° / 18 °
|
9 ° / 19 °
|
10 ° / 21 °
|
體感 溫度 |
11 ° / 23 ° | 12 ° / 22 ° | 11 ° / 20 ° | 10 ° / 18 ° | 8 ° / 18 ° | 8 ° / 19 ° | 9 ° / 21 ° |
降雨 機率 |
0 % | 0 % | 0 % | - | - | - | - |
相對 濕度 |
67 % | 83 % | 81 % | 75 % | 74 % | 75 % | 73 % |
風向 風速 |
2
東北風
|
2
東北風
|
2
偏東風
|
-
東北風
|
-
偏東風
|
-
偏東風
|
-
偏東風
|
紫外線 指數 |
6
高量級
|
6
高量級
|
6
高量級
|
5
中量級
|
5
中量級
|
6
高量級
|
7
高量級
|
日出 日落 |
|
|
|
|
|
|
|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預報地點:臺中市和平區 |更新時間:2021/01/26 04:49
步道資訊
步道分級
難度等級 | |||||
---|---|---|---|---|---|
適合對象 | 一般大眾 | 體力稍佳者 | 初級登山者,體力佳且有初步地圖判讀能力者 | 有管制需事先申請入園許可,體力佳並具地圖判讀及野外求生能力者 | 有管制需事先申請入園許可,已受訓登山者 |
海拔高度 | 海拔約 1,000 公尺上下 | 海拔約 1,000 ~2,000 公尺間 | 海拔約 2,000 ~3,000 公尺間 | 海拔約 3,000 公尺以上 | 海拔約 3,000 公尺以上 |
所需時間 | 約半天至1天 | 1 天以內 | 1 天或以上,須有過夜準備 | 1-3 天 | 3 天以上 |
所需裝備 | 輕裝(帶水或少許糧食) | 輕裝(帶水與適量糧食即可) | 需過夜即應有齊全之裝備(包括飲水、食物、地圖、禦寒衣物、急救藥品等) | 登山裝備需俱全(包括糧食、飲水、煮食設備、地圖、禦寒衣物、照明設備、睡袋、帳棚等) | 登山裝備需俱全(包括糧食、飲水、煮食設備、地圖、禦寒衣物、照明設備、睡袋、帳棚等) |
詳細說明 | 為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較平緩,且設施完善,路面平整易行,約半天至一天內即可完成。 | 為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稍陡,或有少數困難路段,但設施完善,路面平整,約一天內可完成。 | 部分路段需經過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坡度較陡,但基本設施完善。路程為一天或一至三天。 | 部分路段需經過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坡度較陡,但基本設施完善。路程為一天或一至三天。 | 步道多位於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位於高海拔(約3,000 公尺以上)山區,步道路況不佳,也較原始,有許多困難及危險路段,坡度陡,氣候變化大。路程需約三天以上,需有專業領隊帶領。聯外交通不便。 |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一般大眾
海拔高度
海拔約 1,000 公尺上下
所需時間
約半天至1天
所需裝備
輕裝(帶水或少許糧食)
詳細說明
為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較平緩,且設施完善,路面平整易行,約半天至一天內即可完成。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體力稍佳者
海拔高度
海拔約 1,000 ~2,000 公尺間
所需時間
1 天以內
所需裝備
輕裝(帶水與適量糧食即可)
詳細說明
為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稍陡,或有少數困難路段,但設施完善,路面平整,約一天內可完成。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初級登山者,體力佳且有初步地圖判讀能力者
海拔高度
海拔約 2,000 ~3,000 公尺間
所需時間
1 天或以上,須有過夜準備
所需裝備
需過夜即應有齊全之裝備(包括飲水、食物、地圖、禦寒衣物、急救藥品等)
詳細說明
部分路段需經過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坡度較陡,但基本設施完善。路程為一天或一至三天。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有管制需事先申請入園許可,體力佳並具地圖判讀及野外求生能力者
海拔高度
海拔約 3,000 公尺以上
所需時間
1-3 天
所需裝備
登山裝備需俱全(包括糧食、飲水、煮食設備、地圖、禦寒衣物、照明設備、睡袋、帳棚等)
詳細說明
部分路段需經過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坡度較陡,但基本設施完善。路程為一天或一至三天。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有管制需事先申請入園許可,已受訓登山者
海拔高度
海拔約 3,000 公尺以上
所需時間
3 天以上
所需裝備
登山裝備需俱全(包括糧食、飲水、煮食設備、地圖、禦寒衣物、照明設備、睡袋、帳棚等)
詳細說明
步道多位於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位於高海拔(約3,000 公尺以上)山區,步道路況不佳,也較原始,有許多困難及危險路段,坡度陡,氣候變化大。路程需約三天以上,需有專業領隊帶領。聯外交通不便。
所屬山系
中彰山域區域步道系統
車輛可到達入口
O:小客車、乙類中巴 , X:甲類大巴
海拔高度
850 ~ 1,200 公尺
管轄單位
東勢林區管理處
步道全長
6.6 公里
山屋營地
無
步道型態
線型雙向
入山申請
否
路面狀況
石階、山徑、木棧道
途經自然保護區 / 保留區
否
建議時間
一天
地質敏感區範圍
否
旅遊指南
特色景觀

杉木參天 林下小花綻放
照片提供|謝宗宇
橫嶺山步道位於中、低海拔交接的溫暖林帶,從登山口進入步道前半段,沿途可見高聳參天的杉木造林;而林下潮濕的落葉層裡,則有晶瑩剔透的水晶蘭及粉豔動人的肉穗野牡丹。沿途景色優美極富變化,蟲鳴鳥叫聲不絕於耳。

過往木馬古道遺跡
照片提供|吳志學
橫嶺山步道又稱「木馬古道」,是早期當地居民為了搬運從山上砍伐下來的木材,在此所修築了一條的木馬道,。沿途仍留存著廢棄的運材木馬、及荒廢的燒炭窯等遺跡,林道2.3K處的廢棄工寮僅剩下石頭地基,為當時伐木歷史留下見證。
自然人文
赤腹鶇
照片提供|周大慶
橫嶺山一帶因林相完整而成為鳥類絕佳的棲息環境:常見的包括白耳畫眉、冠羽畫眉、白頭鶇、赤腹鶇等;也有機會目睹台灣特有種或及台灣珍貴稀有鳥種,如藍腹鷴、黃腹琉璃及黃山雀等。
大雪山社區研習中心
照片提供|吳志學
橫嶺山步道終點位於大雪山生態社區研習中心後方,從步道終點沿著左方產業道路往200林道方向前進來到橫流溪畔,有一座相當雅致的木造建築,過去原為中坑國小橫流分校的舊址,現則成為當地居民的研習中心。
特色物種
順遊景點
大雪山社區
海拔約850~1200公尺,可以觀雲海、夕陽、星空等自然美景;不受人為干擾的原始林相孕育出豐富的動物生態,當地蝴蝶就高達150多種,而蛙類、昆蟲更是不計其數,4月中旬到5月中旬是螢火蟲大發生的季節,在當地社區有心保護,進行多項資源保育和永續利用規劃下,近年在地居民積極進行社區營造以及推展生態旅遊。
東豐自行車綠廊
東豐綠色走廊全長12公里,循著大甲溪河岸,沿途風光明媚,景色怡人,田園、綠蔭、橋樑、隧道,且沒有任何車輛的干擾,是全國唯一由鐵道改建而成的封閉式自行車道;也是全國首座夜間照明的自行車道。
查看更多
石岡水壩
建於1974年,當初為大甲溪的攔河堰,全長700多公尺,水壩上游攔水成為一個大湖,是中部地區頗富盛名的賞鳥景點,經常可見小白鷺鷥,藍鷓鴣等鳥類。水壩尚保留幾處921大地震所震毀的遺跡,壩頂設有遊客服務中心,介紹大甲溪流域的魚類、鳥類生態等導覽。
情人木橋
情人木橋位於萬興村的食水嵙溪上,於2002年竣工啟用,長40公尺、寬3.5公尺的木橋沒有橋墩支撐,是台灣第一次引進木橋建設技術,可防七級以上強震,更是遠東地區跨距最長的景觀木橋。週邊有全國最大水車及河岸觀景台,還有向日葵花園及牛車遊園服務。
五福臨門神木
位於台中市石岡區龍興里,由相思樹、楠樹、榕樹、樟樹及楓樹等五種不同的樹合抱相生而成。並非因樹齡老久而被稱為神木,而是因在樹下供奉著一尊土地公,相傳有求必應,香火鼎盛,1975年蔣經國先生至此巡視,特賜名為【五福臨門神木】。
石岡穀倉
建於1937年,為台中市八大壢史建物之一,建材使用台灣杉木,並採大柱大樑及大量牆面的斜撐工法,並以編築夾泥牆減輕大部分建材重量,並增加抗震功能。歷經921地震仍能屹立不搖,保持完整外貌。
旅遊建議
大雪山社區
可搭配大雪山生態社區,安排2天行程。
山友分享
以下內容為
健行筆記
網友心得,不代表臺灣山林悠遊網立場。

橫嶺山/沙蓮山/訪鎮山海獅
地攤王(楊健)|2020-12-30 發表
趁霸王級寒流來之前,來山林中尋找很久就想來會一會這絕無僅有的山上國寶“鎮山海獅”當然還一定要順登橫嶺山+沙蓮山雙峰O型走,從隧道前步道起點步道走到0.9km左取轉走橫嶺山步道,還不錯直接陡上石階有點陡
查看更多
![[爬山趣]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雨中的抉擇](https://cdntwrunning.biji.co/800_85040c8e02d83babf26b8b173d756bb7.jpg)
[爬山趣]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雨中的抉擇
半農了塵|2020-08-28 發表
一、前言:2020.8.25隨團訪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上午先往埡口觀景台暖身活動一下、藉以適應高海拔環境,後在小雪山旅遊資訊站休息用餐,下午的主要行程為...雪山路41k岔路口(起)->鞍馬山
查看更多

鳶嘴西稜接橫嶺山沙連山下大雪山社區O形縱走
Lin Hsien Chih|2020-06-21 發表
鳶嘴山已爬過多次,西稜路線卻還沒走過,由於沒有接駁,自己便規劃了鳶嘴縱走至橫嶺沙連山後下大雪山社區。將車子停在大雪山林道19.8K大水塔登山口後出發經過鐵門進入美麗的柳杉林離開林道右切往上經過香杉林之
查看更多
悠遊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