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天氣
01.25
今日
|
01.26
週二
|
01.27
週三
|
01.28
週四
|
01.29
週五
|
01.30
週六
|
01.31
週日
|
|
---|---|---|---|---|---|---|---|
溫度 |
12 ° / 21 °
|
12 ° / 21 °
|
11 ° / 21 °
|
11 ° / 20 °
|
10 ° / 17 °
|
10 ° / 17 °
|
9 ° / 20 °
|
體感 溫度 |
12 ° / 21 ° | 11 ° / 21 ° | 11 ° / 21 ° | 11 ° / 20 ° | 9 ° / 16 ° | 9 ° / 16 ° | 8 ° / 19 ° |
降雨 機率 |
0 % | 0 % | 0 % | - | - | - | - |
相對 濕度 |
71 % | 63 % | 76 % | 76 % | 70 % | 68 % | 69 % |
風向 風速 |
2
東北風
|
2
偏東風
|
2
東北風
|
2
東北風
|
-
東北風
|
-
偏東風
|
-
偏東風
|
紫外線 指數 |
6
高量級
|
6
高量級
|
6
高量級
|
5
中量級
|
5
中量級
|
5
中量級
|
6
高量級
|
日出 日落 |
|
|
|
|
|
|
|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預報地點:臺中市和平區 |更新時間:2021/01/24 18:20
路況公告
【部份開放】2020/06/11 - 2021/06/10
德芙蘭步道橫走東卯山步道吊橋,經結構檢測有安全疑慮,即日起暫停開放。
步道資訊
步道分級
難度等級 | |||||
---|---|---|---|---|---|
適合對象 | 一般大眾 | 體力稍佳者 | 初級登山者,體力佳且有初步地圖判讀能力者 | 有管制需事先申請入園許可,體力佳並具地圖判讀及野外求生能力者 | 有管制需事先申請入園許可,已受訓登山者 |
海拔高度 | 海拔約 1,000 公尺上下 | 海拔約 1,000 ~2,000 公尺間 | 海拔約 2,000 ~3,000 公尺間 | 海拔約 3,000 公尺以上 | 海拔約 3,000 公尺以上 |
所需時間 | 約半天至1天 | 1 天以內 | 1 天或以上,須有過夜準備 | 1-3 天 | 3 天以上 |
所需裝備 | 輕裝(帶水或少許糧食) | 輕裝(帶水與適量糧食即可) | 需過夜即應有齊全之裝備(包括飲水、食物、地圖、禦寒衣物、急救藥品等) | 登山裝備需俱全(包括糧食、飲水、煮食設備、地圖、禦寒衣物、照明設備、睡袋、帳棚等) | 登山裝備需俱全(包括糧食、飲水、煮食設備、地圖、禦寒衣物、照明設備、睡袋、帳棚等) |
詳細說明 | 為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較平緩,且設施完善,路面平整易行,約半天至一天內即可完成。 | 為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稍陡,或有少數困難路段,但設施完善,路面平整,約一天內可完成。 | 部分路段需經過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坡度較陡,但基本設施完善。路程為一天或一至三天。 | 部分路段需經過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坡度較陡,但基本設施完善。路程為一天或一至三天。 | 步道多位於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位於高海拔(約3,000 公尺以上)山區,步道路況不佳,也較原始,有許多困難及危險路段,坡度陡,氣候變化大。路程需約三天以上,需有專業領隊帶領。聯外交通不便。 |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一般大眾
海拔高度
海拔約 1,000 公尺上下
所需時間
約半天至1天
所需裝備
輕裝(帶水或少許糧食)
詳細說明
為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較平緩,且設施完善,路面平整易行,約半天至一天內即可完成。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體力稍佳者
海拔高度
海拔約 1,000 ~2,000 公尺間
所需時間
1 天以內
所需裝備
輕裝(帶水與適量糧食即可)
詳細說明
為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稍陡,或有少數困難路段,但設施完善,路面平整,約一天內可完成。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初級登山者,體力佳且有初步地圖判讀能力者
海拔高度
海拔約 2,000 ~3,000 公尺間
所需時間
1 天或以上,須有過夜準備
所需裝備
需過夜即應有齊全之裝備(包括飲水、食物、地圖、禦寒衣物、急救藥品等)
詳細說明
部分路段需經過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坡度較陡,但基本設施完善。路程為一天或一至三天。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有管制需事先申請入園許可,體力佳並具地圖判讀及野外求生能力者
海拔高度
海拔約 3,000 公尺以上
所需時間
1-3 天
所需裝備
登山裝備需俱全(包括糧食、飲水、煮食設備、地圖、禦寒衣物、照明設備、睡袋、帳棚等)
詳細說明
部分路段需經過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坡度較陡,但基本設施完善。路程為一天或一至三天。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有管制需事先申請入園許可,已受訓登山者
海拔高度
海拔約 3,000 公尺以上
所需時間
3 天以上
所需裝備
登山裝備需俱全(包括糧食、飲水、煮食設備、地圖、禦寒衣物、照明設備、睡袋、帳棚等)
詳細說明
步道多位於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位於高海拔(約3,000 公尺以上)山區,步道路況不佳,也較原始,有許多困難及危險路段,坡度陡,氣候變化大。路程需約三天以上,需有專業領隊帶領。聯外交通不便。
所屬山系
中彰山域區域步道系統
車輛可到達入口
O:小客車、乙類中巴 , X:甲類大巴
海拔高度
700 ~ 1,000 公尺
管轄單位
東勢林區管理處
步道全長
3 公里
山屋營地
無
步道型態
環狀
入山申請
否
路面狀況
石階、山徑
途經自然保護區 / 保留區
否
建議時間
半天
地質敏感區範圍
否
詳細路線
行前須知
旅遊指南
特色景觀

大樹巨木 爬藤懸垂
照片提供|湯谷明
德芙蘭步道屬暖溫帶闊葉林,沿途林相豐富,綠蔭遮天,還有幾株兩人環抱的大樹;林間爬藤植物茂盛,攀爬懸掛在枝頭上,更有莖幹粗如大腿的血藤,十分壯觀。較潮濕的凹谷處,山棕大量佔據林下的灌木層,羽葉在微風中搖曳。
登高展望 群山環繞
照片提供|東勢處
標高950公尺的輸配電鐵塔處有極佳的展望,從東北方依順時鐘往西南方向,依序有呈金字塔型的小劍山、太木山,山型壯闊的白狗大山、山容圓渾的馬崙山、佳寶台山、尖銳嶙峋的基隆山、八仙山、大甲溪對岸如僧帽的唐麻丹山、雙峰並列的阿冷山、山頂崩坍的白毛山。登頂則可近觀東卯山南面壯觀裸露的大岩壁。
陡峭山壁
照片提供|東勢處
德芙蘭步道位於東卯山東南方約2公里的地方,屬於雪山山脈大雪山支脈的範圍,因造山運動隆起及東南面大甲溪長年切割,以致山壁異常陡峭。
自然人文

穿山甲
照片提供|謝宗宇
闊葉林主要樹種有台灣二葉松、台灣五葉松、大葉楠、重陽木、無患子、雀榕、石楠花、台灣櫸、樟樹、牛樟、血藤、楓香等。動物資源豐沛:樹林下層活動的白尾鴝、樹林中上層活動的綠畫眉、樹鵲,以及成群停留在結果樹上的綠鳩,也有機會遇見穿山甲。

松鶴部落林場巷
照片提供|謝宗宇
座落於大甲溪畔的松鶴部落早年為泰雅族原住民部落,當地稱其為「德芙蘭」,有水源豐沛、土地肥沃,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之涵意,日治時期,日本人將其更名為「久良栖」,據說此名乃音譯自開山頭目的名字「Kurasu」(古拉斯)而來,光復後,因本地植有許多台灣二葉松及台灣五葉松,且有成群白鷺鷥停佇於大甲溪岸覓食,而取名為「松鶴」。日治時期,松鶴部落因鄰近八仙山林場,且為運送木材之重要車站據點,因此隨著林業發展,陸續有閩南、客家、外省籍等族群遷入,造成當地曾為盛極一時的山城。今日僅從遺留下的檜木車站建築及檜木宿舍追憶當年繁華熱鬧景象。
大甲溪發源於雪山及南湖大山(中央山脈北段最高峰,標高3742公尺),從台中縣大安鄉、清水鎮注入台灣海峽,長度124.21公里,是台灣第五長河,流域間共建有德基水庫、青山壩、谷關水庫、天輪壩、石岡壩等五座水庫,提供灌溉、民生、工業等用水,並兼具防洪、發電、觀光等功能。
德芙蘭步道海拔介於720~950公尺之間,氣溫比平地都會區約降5度。
特色物種
順遊景點
八仙山森林遊樂區
座落於十文溪與佳保溪匯流處的沖積台地,過去為八仙山林場,也就是佳保台分場的舊址,由於河階台地廣闊,林木蒼翠且氣候涼爽宜人,因此成為中部頗負盛名的度假勝地。主要以針闊葉混合林為主,四季各有特色:1~2月賞山櫻花、4月賞桐花、3~4月賞螢火蟲、6~9月賞蝶。
谷關溫泉風景區、谷關溫泉文化館
谷關溫泉為弱鹼碳酸泉水,水質特佳,每年春季賞櫻花、秋季賞楓紅;溫泉文化館佔地約1.13公頃,是一座以溫泉為主題的文化館,館內除了介紹溫泉相關資訊外,並提供遊客資詢服務;戶外設有表演廣場、休閒步道、生態教育池等。
查看更多
稍來吊橋
位在谷關郵局左邊的稍來步道口;相傳和平區南勢里及自由里一帶的泰雅族祖先原世居於稍來溪河谷附近,該部落頭目音名為「稍來」,故鄰近山溪以其名命之;吊橋完竣後也命名為「稍來吊橋」,盼來此遊客均能捎來喜訊。
松鶴部落
松鶴部落舊稱「古拉斯」部落,原音沿用於日據時代之「久良栖」,早期為泰雅族原住民聚落,後因此處有許多松樹,又常見白鷺鷥覓食,故更名為松鶴。貫穿部落的「林場巷」是從前的森林鐵道,運送八仙山林場的木材,林場巷一整排檜木板屋是當年的宿舍。
查看更多
旅遊建議
半日遊
由觀景平台、停車場步道入口環繞整條步道線一圈約 3 K,所需時間為 2~3 小時
山友分享
以下內容為
健行筆記
網友心得,不代表臺灣山林悠遊網立場。

東卯山東南稜
紅綠燈|2020-11-03 發表
東卯山東南稜: 星期六去新竹尖石走高島縱走回來覺得運動量不夠,想想決定去完成谷關的東南稜,本以為登的人不多,但到現場男女老少及狗狗都有,這條被稱為小鳶嘴但由於步道的設置不像鳶嘴有大拉繩及ㄇ
查看更多

屋東縱走下德芙蘭步道 (麗陽來回)
Lin Hsien Chih|2020-05-31 發表
一早6點多從台中出發到麗陽停好車後,開始這趟屋東縱走行。從台8線左轉十文巷來到屋我尾山登山口這裡也是陸軍特戰基地陰沉的天氣起登後不久就看到一對男女下山,因為連日陰雨造成路徑濕滑,還有小崩塌,他們表示有
查看更多

古意自然又清幽的德芙蘭步道 - 2020/4/19
小威|2020-04-21 發表
「德芙蘭」浪漫又洋派的名稱,其實是原住民泰雅族松鶴部落的舊稱,是容易舀水的意思,指此處有許多湧泉,是好山好水而適合人居住的地方,步道古意自然又清幽,走起來舒服又能運動到,特別好:11:40起登,12:
查看更多

東卯山東南稜縱走
*花ㄦ|2020-03-26 發表
「德芙蘭」浪漫又洋派的名稱,其實是原住民泰雅族松鶴部落的舊稱。德芙蘭步道沿溪谷而上,至高點涼亭後方是往東南稜路徑,至屋東岔路口取左至東卯山。可從台中火車站-後站搭850或高鐵台中站搭153公車,於「松
查看更多
悠遊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