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天氣
08.14
今日
|
08.15
週一
|
08.16
週二
|
08.17
週三
|
08.18
週四
|
08.19
週五
|
08.20
週六
|
|
---|---|---|---|---|---|---|---|
溫度 |
27 ° / 34 °
|
25 ° / 33 °
|
25 ° / 33 °
|
25 ° / 33 °
|
25 ° / 33 °
|
25 ° / 33 °
|
25 ° / 33 °
|
體感 溫度 |
31 ° / 39 ° | 29 ° / 39 ° | 29 ° / 38 ° | 29 ° / 38 ° | 29 ° / 39 ° | 28 ° / 38 ° | 28 ° / 39 ° |
降雨 機率 |
10 % | 20 % | 10 % | - | - | - | - |
相對 濕度 |
77 % | 78 % | 77 % | 78 % | 78 % | 74 % | 77 % |
風向 風速 |
2
東南風
|
2
東南風
|
2
偏南風
|
2
西南風
|
2
東南風
|
2
東南風
|
2
東南風
|
紫外線 指數 |
10
過量級
|
11
危險級
|
10
過量級
|
10
過量級
|
9
過量級
|
10
過量級
|
9
過量級
|
日出 日落 |
|
|
|
|
|
|
|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預報地點:宜蘭縣礁溪鄉 |更新時間:2022/08/14 11:26
步道資訊
步道分級
難度等級 |
|
|
|
|
|
|||||||||||||||||||||||||
---|---|---|---|---|---|---|---|---|---|---|---|---|---|---|---|---|---|---|---|---|---|---|---|---|---|---|---|---|---|---|
適合對象 | 一般大眾 | 體力稍佳者 | 初級登山者,體力佳且有初步地圖判讀能力者 | 有管制需事先申請入園許可,體力佳並具地圖判讀及野外求生能力者 | 有管制需事先申請入園許可,已受訓登山者 | |||||||||||||||||||||||||
海拔高度 | 海拔約 1,000 公尺上下 | 海拔約 1,000 ~2,000 公尺間 | 海拔約 2,000 ~3,000 公尺間 | 海拔約 3,000 公尺以上 | 海拔約 3,000 公尺以上 | |||||||||||||||||||||||||
所需時間 | 約半天至1天 | 1 天以內 | 1 天或以上,須有過夜準備 | 1-3 天 | 3 天以上 | |||||||||||||||||||||||||
所需裝備 | 輕裝(帶水或少許糧食) | 輕裝(帶水與適量糧食即可) | 需過夜即應有齊全之裝備(包括飲水、食物、地圖、禦寒衣物、急救藥品等) | 登山裝備需俱全(包括糧食、飲水、煮食設備、地圖、禦寒衣物、照明設備、睡袋、帳棚等) | 登山裝備需俱全(包括糧食、飲水、煮食設備、地圖、禦寒衣物、照明設備、睡袋、帳棚等) | |||||||||||||||||||||||||
詳細說明 | 為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較平緩,且設施完善,路面平整易行,約半天至一天內即可完成。 | 為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稍陡,或有少數困難路段,但設施完善,路面平整,約一天內可完成。 | 部分路段需經過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坡度較陡,但基本設施完善。路程為一天或一至三天。 | 部分路段需經過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坡度較陡,但基本設施完善。路程為一天或一至三天。 | 步道多位於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位於高海拔(約3,000 公尺以上)山區,步道路況不佳,也較原始,有許多困難及危險路段,坡度陡,氣候變化大。路程需約三天以上,需有專業領隊帶領。聯外交通不便。 |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一般大眾
海拔高度
海拔約 1,000 公尺上下
所需時間
約半天至1天
所需裝備
輕裝(帶水或少許糧食)
詳細說明
為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較平緩,且設施完善,路面平整易行,約半天至一天內即可完成。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體力稍佳者
海拔高度
海拔約 1,000 ~2,000 公尺間
所需時間
1 天以內
所需裝備
輕裝(帶水與適量糧食即可)
詳細說明
為容易到達之開放性步道,坡度稍陡,或有少數困難路段,但設施完善,路面平整,約一天內可完成。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初級登山者,體力佳且有初步地圖判讀能力者
海拔高度
海拔約 2,000 ~3,000 公尺間
所需時間
1 天或以上,須有過夜準備
所需裝備
需過夜即應有齊全之裝備(包括飲水、食物、地圖、禦寒衣物、急救藥品等)
詳細說明
部分路段需經過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坡度較陡,但基本設施完善。路程為一天或一至三天。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有管制需事先申請入園許可,體力佳並具地圖判讀及野外求生能力者
海拔高度
海拔約 3,000 公尺以上
所需時間
1-3 天
所需裝備
登山裝備需俱全(包括糧食、飲水、煮食設備、地圖、禦寒衣物、照明設備、睡袋、帳棚等)
詳細說明
部分路段需經過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坡度較陡,但基本設施完善。路程為一天或一至三天。
難度等級
適合對象
有管制需事先申請入園許可,已受訓登山者
海拔高度
海拔約 3,000 公尺以上
所需時間
3 天以上
所需裝備
登山裝備需俱全(包括糧食、飲水、煮食設備、地圖、禦寒衣物、照明設備、睡袋、帳棚等)
詳細說明
步道多位於自然保護(留)區內須申請入園許可。位於高海拔(約3,000 公尺以上)山區,步道路況不佳,也較原始,有許多困難及危險路段,坡度陡,氣候變化大。路程需約三天以上,需有專業領隊帶領。聯外交通不便。
車輛可到達入口
O:小客車 , X:乙類中巴、甲類大巴
所屬山系
雪山山脈
管轄單位
羅東林區管理處
海拔高度
400 ~ 950 公尺
聯絡電話
03-9882514
高度落差
550 公尺
山屋營地
步道全長
1.63 公里
入山申請
否
步道型態
線型單向
途經自然保護區 / 保留區
否
路面狀況
土木階梯
地質敏感區範圍
是
,
山崩與地滑
建議時間
一天
土石流潛勢範圍
否
詳細路線
行前須知
旅遊指南
特色景觀

激流漱石 涵養溪谷生態
照片提供|羅東林管處
產業道路終點為通天橋, 為聖母登山步道之始;步道前300公尺路段沿著得子口溪而行,強勁的水流將溪石沖刷得有稜有角,悠游流水的魚蝦清晰可數,嗜溼耐蔭的溪谷植群則提供鳥類昆蟲豐富的食物來源。

森林植群 伴隨海拔變化
照片提供|羅東林管處
步道400公尺處有株大九芎,自此坡度劇升,由海拔520公尺攀升至海拔620公尺的休憩涼亭,周遭植物景觀也隨著海拔爬升產生微妙的變化,開始出現墨點櫻桃、野牡丹、角桐草、長葉木薑子、三斗石櫟等中海拔植物。

一步一腳印 邁向山巔上的奇蹟
照片提供|羅東林管處
步道終點的觀景平台東臨蘭陽平原、西枕層巒疊翠。此平台地不但是宜蘭與台北行政疆界,亦是氣象分野,山前山後晴雨分明。座觀景台亦為朝聖者的禮拜平台,立有耶穌受難像,旁邊為十四苦像階梯,平台下方並列著聖母像與巴瑞修士像,有一小徑通往紅頂木造的聖母山莊,提供給山友休憩的小屋。
自然人文

大葉楠巨木
常見的植物包括九芎、大葉楠、山龍眼、台灣山香圓、江某、紅淡比;岩壁上則有伏石蕨、巢蕨、闊葉樓梯草等潮濕植物;樹底層植物可見柏拉木、苦苔苣、山馬蘭、小葉樓梯草、鴨腳秋海棠、生根卷柏、雞屎樹、七葉一枝花等植物,生態豐富。

耶穌受難像
聖母山莊原由已故的巴瑞修士,1979年結合義工與山友,背負建材上山搭設而成,並於山稜修築禮拜台。次年趕路下山的山友同時看到聖母在步道終點處顯靈,指引登山客安全下山,聖母山莊前的大理石聖母像即為受恩者所立。這條通往聖母山莊的通天之路就是教友心中的救贖之路,後在顯靈平台蓋一聖母亭(現為天主教五蜂旗聖母朝聖地)。此後,聖母山莊成了教友上山告解、感恩的聖地。
氣候
此地山脈走向面臨太平洋,又地處副熱帶形氣候,冬季東北季風造成潮濕多雨,夏日午後容易起風,雲霧瀰漫,冬季陰雨連綿,是為濕季。
特色物種

芒

拍攝者:陳育賢
提供者:臺灣物種名錄(TaiBNET)
授權方式:CC by by-nc 4.0
芒
秋
冬
物種描述
圓錐花序長15-35 cm,其組成份子之總狀花序長10-25 cm。外穎紙質,漸尖;上位外稃具曲折長芒,芒長約10 mm。
分佈情形
全島山坡地開闊處及破壞地。
建議觀賞地點
作者:楊遠波, 劉和義, 林讚標
提供者: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授權方式:CC by by-nc 4.0

臺灣藍鵲;紅嘴山鵲;長尾山娘

拍攝者:陳添財
提供者:臺灣物種名錄(TaiBNET)
授權方式:CC by by-nc 4.0
臺灣藍鵲;紅嘴山鵲;長尾山娘
春
夏
秋
冬
物種描述
雌雄鳥外形相同。成鳥頭、頸、下頦及胸部黑色。眼睛的虹膜金黃色。身體其它部位蔚藍色,初級飛羽的羽毛內側淺黑色,尖端白色;尾羽越往中間越長,兩支中央尾羽特長而且羽端白色,其它尾羽中段黑色末端白色。喙紅色。跗蹠與趾鮮橘紅色。幼鳥羽毛黑灰褐色,尾羽很短、灰黑色有白色羽端,眼睛的虹膜灰藍色,喙部骨灰色,跗蹠與趾肉色至淺紅色。
分佈情形
全世界僅分布於台灣的中低海拔山區或平地樹木茂密處。
建議觀賞地點
作者:劉小如
提供者:臺灣鳥類誌
授權方式:CC by by-nc-sa 4.0
順遊景點
礁溪協天廟
協天廟位於中山路之老街頭,為北台灣重要關帝廟,建於清嘉慶年間經多次修建呈現今之面貌。每年農曆正月十三觀聖帝君成仙昇天吉日及六月二十日為春秋兩祭,當日各地信眾齊聚膜拜,活動均依古禮進行場面盛大。
查看更多
山友分享
以下內容為
健行筆記
網友心得,不代表臺灣山林悠遊網立場。

山與海一次盡收眼底的抹茶山
李小凡|2022-08-13 發表
山與海….抹茶山空拍影片期待已久的抹茶山我終於來了假日真的是人山人海果然是很夯的爬山景點名不虛傳,景色優美、享受環繞遼闊的視野可遠眺蘭陽平原、陵線分明的抹茶冰淇淋山美不勝收!但…真的熱爆了...
查看更多

2022/07/23 秘境越嶺(坪林姑婆寮溪-抹茶山-礁溪轉運站)
龍池|2022-08-07 發表
2022/07/23 秘境越嶺(坪林姑婆寮溪-抹茶山-礁溪轉運站)硬梆梆三人行再出發,從逮魚堀一號開始出發,一條無退路的旅程,但這次改溯溪前進,這條路線不像福山哈盆越嶺這麼熱門,非常冷門很...
查看更多

確診後第一刷-三角崙山
賢哥wilson|2022-08-07 發表
行前碎碎唸原本6月份就打算來一趟抹茶山(三角崙山),小百岳的進度把西半部台中以北都清得差不多,再來不是雲嘉以南,就是宜蘭、花東。不過在出發前兩天,快篩陽性,中獎了!接下來輕症隔離治療都還順...
查看更多

大暑之日•行朝聖之路,登聖母峰•觀抹茶之山(4人攀登,2人成功,2人失敗)
修淯銓|2022-07-24 發表
20220723(星期六)大暑之日•行朝聖之路登聖母峰•觀抹茶之山今年最硬-抹茶山標題講得好聽,但實際爬上一趟卻不是那麼一回事抹茶山,本名三角崙山,因2年前日籍攝影師小林賢伍在山頂拍的一張...
查看更多
悠遊周邊